2016年3月16日晚7点,第26期文泉论坛讲座——《文本遴选、搜集与阐释》在复临舍203室举行。讲座由连杭同学主持,伟德体育官网付湘龙博士主讲。

付老师首先提到了文本选择的问题,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,文本选择也有所不同。以学术研究而言,应该选择精善之本。一是可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出版社的书籍,例如中华、上海古籍、商务、三联等,二是需比较不同版本,如汇校本和增订本相对较佳。
确定文本后,接下来就是进行文本搜集。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,很多书籍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或者下载。付老师介绍了“国学数典”、“基本古籍库”和“明清实录”等资源下载或使用平台,通过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储存于小小的移动硬盘,携带与查找颇为便利。但对于不常见的书籍,尤其是孤本与善本,则应积极查询书籍馆藏地,不畏难,肯吃苦,去各大著名图书馆借阅查看。同时,可多多参与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图书展览活动,拓宽眼界,丰富学识。
而对于文本解读,付老师提出,不能先入为主地以某种理论生搬硬套,而是应该首先从文本细读与反复阅读出发,注重自己的切实阅读感受,即便是貌似“粗浅”的认识,也是殊为可贵的。同时,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,可以通过跨学科,从不同视野来进行,有时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生长点。付老师援引了前些年学界几位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对经典作品《窦娥冤》进行阐释的案例,强调文学研究和文本阐释的开放性,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每个人的知识储备、学术眼光与趣味都不同,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应有各自的面目。其后,付老师也列举了学界关于《儒林外史》研究与张岱诗文集整理的新进展,建议要跟进学界研究动态,保持敏锐的学术眼光。

付老师以丰富生动的例证细致地介绍了文本遴选、搜集与阐释的各种方法,为同学们查找书籍、搜集资料、阅读文本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。同学们在认真听完讲座后积极地向付老师提问,师生间的交流非常愉悦,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,本次讲座圆满落幕。
文/ 李瑶俐
图/李瑶俐、周小纯